氣血不足 中醫教你KO五十肩
發布時間: 2017/01/19 16:41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9
近年筆者經常遇到三十多歲的肩周炎病人求醫,過去此病多發於五十多歲的年齡,故又名五十肩,此病年輕化與長期以不良姿勢使用電子產品及生活習慣不無關係!
肩周炎又名凍結肩及漏肩風,常造成頸部和肩膊的廣泛性痠痛或僵硬,嚴重的會使手臂不能提升,影響日常活動能力。
成因:氣血不足
中醫認為肩周炎源於氣血不足,使風、寒、濕邪入侵血脈,或是肩部長期勞損致使瘀血內阻而不通。
症狀:愈來愈痛
肩周炎患者初期僅有輕微疼痛,常令人誤以為肌肉痠痛,認為只需忍耐痛楚,多休息會自動復元,直至後來肩部疼痛加劇,感到僵硬、疼痛而失眠,影響關節活動功能才求診,部分患者甚至無法舉高雙手,不能梳頭、穿衣或抓背等動作。
由於關節附近的肌肉或肌腱經過長期的發炎情況,肌肉會纖維化,頸神經傳導受阻,病情嚴重者更有機會出現肌肉萎縮,造成永久性的關節功能障礙。
治療:內外兼施
基於問題源自血氣虧虛、經氣不足,風寒濕邪乘虛而入,中醫治療肩周炎建議內外兼施的方式,主治方式以疏筋活血、通絡止痛,鬆解黏連為原則,以中藥調補血氣不足、活血化瘀,以肩井、肩周、肩前、肩髃、肩峰、肩髎、肩貞、天宗、肩隅、曲池穴、外關穴、腕骨等穴位施針,達致通絡止痛功效;
同時,配合拔罐來增加關節四周的血液循環,使相關的組織軟化而易於在治療中被牽引,改善肩關節功能,減輕痛楚。
給患者的提醒
筆者建議患者除及早治療外,日常生活應盡量克服痛楚,多作一些肩部外展、屈伸或旋轉等活動以加強鍛煉,因為肩周炎容易造成極大的頸梗膊痛,故大多數患者基於本身怕痛的「本能」,會盡量減少活動痛處,這樣不但無助康復,而且更加促纖維化反應,增加肌力萎縮及衰退的機會;同時應保持良好的姿勢,避免損害肩膀,引起關節炎。
全文刊登於《經濟日報》(收費閱讀)。
【其他熱話】風咳熱咳寒咳症狀大不同 中醫推介簡易食療
【其他熱話】漱口水不可亂用!用錯會致牙黃失味覺?
【其他熱話】最強5個Plank變化式 特訓腰腹練出6嚿腹肌【有片】
撰文 : 張琛 註冊中醫師